根据最近来自 RD 观测的反馈数据,小米 17 系列的预约表现相比上一代略显逊色。
不少人看到这个消息,尤其是小米的“对家粉丝”,第一反应就是拿来嘲讽,觉得这是 17 系列竞争力不足的铁证。
我可以告诉大家,小米17卖不过小米15确实是事实,但实,这种情况完全在预期之内,甚至可以说,这是小米主动营造出来的结果。
大家先回顾下小米 15 系列的销量结构:
小米 15:383.5 万台,占比 59%;
小米 15 Pro:188.5 万台,占比 20%;
小米 15 Ultra:65 万台,占比 10%;
小米 15S Pro:13 万台,占比 10%。
除了 15S Pro 属于“特例”,其他机型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规律——越亲民的版本卖得越多。换句话说,小米数字系列产品中,标准版几乎一直是销量担当。
事实上,从小米 10 系列开始,标准版就是最有性价比、最值得买的那一个。
可轮到小米 17 系列,格局就反过来了:Pro Max > Pro >> 标准版。按照现有趋势,最后定格的销量分布大概率也会是这种倒金字塔。(目前雷总已经确认了)
这背后的逻辑和我之前的判断完全一致——小米 17 Pro Max 才是本代真正的主打机型。小米有意拉低 17 和 17 Pro 的吸引力,从而凸显 Pro Max 的价值。
毕竟,这一代 Pro Max 集中了大量独占配置:RealRGB 屏幕、三星 GN8 长焦、龙晶 3.0 玻璃,甚至连 N79 频段都只给了它。
这套操作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制造价格锚点,借助心理落差来提升整体售价水平,本质上是一种“价格区隔 + 高端溢价”的策略。
是不是感觉很眼熟?没错,苹果早就这么干了。
在 iPhone 13 之前,标准版(比如 iPhone 11、iPhone12)是绝对的销量王者,几乎占整个系列的50%以上。但从 13 系列开始,苹果扩大了标准版和 Pro 版的差距,结果就是 Pro 系列成为了主要的销量输出型号,标准版反倒成为了陪衬。
今年iPhone17系列也是一样的,哪怕苹果大幅增强了iPhone17,依旧没法改变这个趋势。
虽然从 iPhone 11 到 iPhone 16,苹果的出货量总体在下滑,但它的营收和利润率依旧稳中有升,特别是 13 系列那一年,利润甚至大幅拉高。原因很简单:高端机的单台利润足够厚,可以抵消销量下滑带来的风险。
而今年苹果在 iPhone 17 上加大了投入,还调整了定价策略。一些分析机构早就预警过:这样会稀释 Pro 系列的优势,事实也确实印证了。
所以,放在小米身上也是同样的逻辑:既然均价被推高,销量自然会有所收缩。这代小米 17 Pro Max 起步价可是比前代硬生生贵了 1500 元。
换句话说,这正是小米冲击高端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下半年手机的大盘肯定会下跌,如果还保持之前的定位和售价不变的话,那么利润和营业额就无法保证。
于是乎,小米就效仿苹果来了一个“温和涨价”,该说不说,小米的做法确实是成功的,根据雷总今天所发的内容:小米17ProMax占整个小米17销量的50%以上,已经成为了绝对的销量担当。
不管你对小米的看法怎么样,都必须要承认——米冲高,成了。
汇盈配资,股票正规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