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潇湘晨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47岁的李女士讲述了自己产后困扰,几年时间里漏尿就像甩不掉的噩梦,甚至连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都会出现,让她不敢社交、自卑封闭,经当地医院检查为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桓台县妇幼保健妇女保健科主任于兆梅表示,女性盆底健康不仅关乎健康,更关乎面子,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盆底问题不愿就诊羞耻感只是原因之一
很多女性盆底出现问题,但却迟迟不愿就诊,于兆梅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对盆底疾病的认知与意识不足。很多女性认为漏尿、下腹会阴疼痛或坠胀不适、性交痛等症状是“自然衰老”或“生孩子的正常反应”,而非需要治疗的疾病。
再就是不了解盆底功能,对盆底肌肉的功能、产后损伤的机制以及盆底疾病持续长期存在带来的后果缺乏基本认识。
最后就是对盆底疾病是否可以治疗不了解,不知道盆底功能障碍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有效改善甚至治愈的。
“盆底疾病涉及女性的隐私部位,以及女性自身的羞耻感会是影响就诊的一个因素。因为盆底疾病几乎均涉及排尿、排便、性功能等女性的隐私问题,患者往往羞于启齿。”于兆梅表示,“甚至有的患者担心就诊后被认为自己“不干净”、或“身体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主动就医。”
展开剩余59%为了不得盆底疾病而选择剖宫产?不可取!
于兆梅表示,顺产是胎儿经过软产道进行自然分娩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盆底肌的确是一个直接损伤过程,所以相对剖宫产不经过产道来说,顺产产妇产后漏尿、盆底松弛、脱垂的发病率或疾病严重程度相对要高一些。
但她强调,为了避免盆底疾病,明明可以顺产的却非要选择剖宫产,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剖宫产后罹患疼痛以及剖宫产后瘢痕问题所引发的一些疾病甚至更严重于盆底疾病。
随着生育年龄的逐渐推迟,出现了越来越多高龄产妇,于兆梅表示此类人群的肌纤维及胶原蛋白随着年龄增长降低和流失,自然对盆底肌的损伤和自身生理性恢复能力来说都是受到影响的。
“关于盆底疾病高发年龄,权威研究显示其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尤其是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的患病率从40-50岁开始明显上升,60岁以上成为绝对高发人群。”于兆梅说。
手术干预大多已实现微创
凯格尔运动是预防和提升盆底肌功能的一线康复治疗方法。于兆梅表示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可能在于没有持之以恒。
“盆底疾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慢性疾病都是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所有盆底疾病的早中期或和轻中度阶段,都是可以通过非手术的方法获得很好的改善或治愈,如凯格尔生物反馈训练、盆底电刺激、磁刺激、盆底肌筋膜手法、盆底射频、激光、中医针灸、艾灸等方式和方法。”于兆梅说。
于兆梅表示,重度脱垂、重度尿失禁者,通过评估后可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目前大多可以实现微创治疗。
发布于:山东省汇盈配资,股票正规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