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气爽,天清云淡。山河入秋之时,总让人忍不住想走进自然。登高山,看那枫林被秋霜染红;临江畔,观残阳将江水映得波光粼粼;坐庭院,数月光漏下的桂影……若是赏秋面对眼前景色,能够吟诵几句诗词,岂不快哉。这就有人要说了,眼前风景美如画,奈何心中没文化,说不出,道不了诗词怎么办?不用急,古人早就将秋日的美,淋漓尽致地写进了诗词之中。记下来,下次对着漫山红枫念一句,望着江月念一句,踩着落叶念一句,秋景立刻多了层诗意。
图片
【1】《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总是说秋天充满了萧瑟寂寥之感,可刘禹锡却大胆直言 “秋日比春天更美好”,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中 “悲秋” 的认知。白鹤奋力向上的姿态,把诗人的诗兴带到了高远无尽的碧霄之中的同时,也与那辽阔高远的云霄相互映衬,让秋日不再仅仅是 “凋零的代名词”,反而成为了 “充满希望的季节”,整首诗没有一丝一毫悲秋的伤感,满是秋日独有的开阔与昂扬之气。当我们登山远眺之时,若是高声吟诵这首诗,能一扫登山的疲惫。【2】《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白云深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诗人忍不住停下车来,只因沉醉于傍晚的枫林——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动人。“霜叶红于二月花” 堪称千古名句,杜牧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枫叶的 “艳” 推向了极致。停车驻足欣赏的这个细节描写,更是把诗人对秋天,对枫林深深的喜爱之情刻画得无比真切。枫叶是秋天美景之一,赏秋配上这一句完美。【3】《秋凉晚步》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人们都说秋日的气息总是让人感到悲伤,可杨万里觉得 “未必如此”。他认为秋日那不热不冷的微寒,恰恰是最宜人、最让人舒适的天气。池塘里的红莲虽然已经全部落尽,但仔细瞧,还有那像铜钱般大小的新荷叶,正悄悄地绽放,透着满满的生机与希望。诗人从"最小钱"的新荷中捕捉到秋的生机。没有宏大的景象,只有细腻的观察,却让秋日的温柔跃然纸上。秋日午后漫步荷塘,见残荷间有新叶萌发,吟诵此诗,正好感受那份"轻寒可人"的惬意。
图片
【4】《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缓缓将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傍晚时分那客居他乡的愁绪,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放眼望去,旷野辽阔无边,比树木还要低;天上的明月似乎与人格外亲近,倒映在清江水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既写出了旷野的辽阔无垠,也让无情的明月有了温度。天地愈是辽阔,那份孤独愈是深刻,而明月的陪伴愈显珍贵。【5】《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亮渐渐落下,乌鸦的啼叫声在霜气弥漫的天空中回荡,江边的枫树影影绰绰,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陪伴着因满心愁绪而难以入眠的诗人。到了夜半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悠地传到了停泊在江边的客船上,在这寂静的夜里,更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 “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 这六个意象,将秋日深夜里的 “羁旅愁思” 展现得入木三分。声音与画面相互交织,让原本抽象的 “愁眠” 情绪,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读者也置身于那艘在秋夜中漂泊的客船之上,切身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6】《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长江的流水仿佛也带着无尽的悲伤,看起来似乎停滞不前。心中满是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思念,渴望能够早日归去。更何况此时天将暮,岁月晚,山上的黄叶在风中纷纷飘落,更是增添了几分浓浓的思乡愁绪。“山山” 二字,形象地写出了黄叶飘落范围之广,让秋日的 “萧瑟” 之感更加浓烈。而 “悲已滞” 的长江、“念将归” 的诗人,与 “黄叶飞” 的秋景相互映衬,使得思乡之情愈发深沉,让人感同身受。
图片
【7】《野望》杨广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秋日黄昏,几只寒鸦“扑棱棱”飞过,留下几个黑点点;一条小河慢悠悠绕着孤零零的村子,静得能听见水流声;夕阳快落山了,往远处一望,满眼都是淡淡的惆怅,直让人“黯然销魂”。“寒鸦、流水、孤村、斜阳”四个意象,“飞数点”显寒鸦之少,“绕孤村”衬村子之静,“斜阳欲落”添时光之逝,四个意象加上几个动词,完美的勾勒出秋日黄昏的静谧与淡愁,不愧是写秋景的千古名篇。【8】《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夜,院子里的地面被月光照得雪白,乌鸦缩在树上打盹,一声不吭;冷露悄悄打湿了院角的桂花,香气混着月光飘得老远;今夜的月亮又圆又亮,天下人都在抬头看它,可这满肚子的秋思,到底落进了谁家?白字写出了视觉中月光的亮,“无声“写出听觉的感受,”桂花香 “则是 “嗅觉”(桂花香),用多种感官营造出安静的氛围,秋夜的静谧,最后以问作结,不言己思而思愈深。【9】《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傍晚的太阳斜斜照着江面,把江水染成了两半:一半是青绿色的波纹(瑟瑟),一半是红彤彤的光影(残阳);九月初三的夜里,草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似的闪着光,月亮弯得像把弓,挂在天上,小巧又可爱。"铺"字写出夕阳的柔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色彩对比鲜明。对露珠和新月的比喻清新自然,让秋天夜晚的小美好变得能摸得着、看得见,满是温柔,告诉我们,秋天原来可以这么美。
图片
你心里还有哪些 “宝藏秋诗”?或者你觉得哪首诗最配你记忆里的秋天?快来评论区分享!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汇盈配资,股票正规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