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家庭發〔2017〕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衛生局、人口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財政(務)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規劃國土委、建設局)、體育局、中醫藥管理局、殘聯、老齡辦: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特制定《“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地、各部門的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中醫藥局 中國殘聯 全國老齡辦
2017年3月9日
“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
健康老齡化,即從生命全過程的角度,從生命早期開始,對所有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系統的干預,營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會支持和生活環境,以延長健康預期壽命,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年人口快速增長、老齡化壓力日益凸顯的時期。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健康老齡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規劃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成就。
1.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踞t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了醫療保險全覆蓋。“十二五”期末,我國城鄉居民(包括老年人[1])醫保覆蓋率達到95%以上,待遇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居民住院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5%。
2.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專業康復護理機構不斷增加。截至2015年,全國共建有康復醫院453所,護理院168所,護理站65所,比“十一五”期末分別增加了69.0%、242.9%、16.1%??祻妥o理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2015年,康復醫院、護理院、護理站從業衛生人員分別為36441人、11180人、316人,比“十一五”期末分別增加了96.5%、286.7%、69.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不斷深化,為轄區內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每年1次免費健康體檢,2015年接受體檢老年人數達1.18億。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國有23%的養老機構設有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
3.老齡健康政策不斷完善,老年健康權益得到更好保障。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老齡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老年健康相關工作。組織開展《中國健康老齡化戰略研究》,明確“健康老齡化”的核心要義,作出關注生命全程、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的戰略部署。啟動“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和“計劃生育家庭養老照護試點”項目,著重培養并提高家庭養老照護能力。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明確了醫養結合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文件印發后各部門明確分工,各自結合職責抓緊落實。衛生計生委和民政部聯合出臺《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明確首接責任制,提高辦事效率。啟動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在全國遴選確定90個試點城市(區),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各地醫養結合工作扎實起步,以多種形式圍繞老年人的健康養老需求提供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
(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挑戰。
“十三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高齡和失能老年人數量增加,對老年健康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釋放,伴隨家庭結構的變化,給老年健康服務帶來嚴峻挑戰。
1.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5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22億,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達1.44億,占總人口的10.5%?!笆濉逼陂g,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7.8%左右。與此同時,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越來越多,殘疾老年人逐年增加,2015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63萬人,持殘疾證老人達到1135.8萬。伴隨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而且,老齡化進程與城鎮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相交織,流動老人和留守老人規模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照料者缺失的問題。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已成為“十三五”期間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亟待完善,老年健康服務提供能力有待加強。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適應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預防-治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的綜合性、連續性的服務體系。老年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康復醫院、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護理院等機構數量有限且地區分布不均,失智照護、安寧療護等機構嚴重缺乏,為社區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從事老年健康服務的人員數量不足,尤其是基層人才嚴重缺乏。醫養結合服務工作剛剛起步,政策體系尚不健全,老年健康的評價體系等有待完善。
3.老年健康保障政策效率有待提高,老年健康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老年人是醫療服務利用的高頻次人群,老年人門診和住院需求及醫療費用均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目前我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總體上仍滯后于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殘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的長期護理費用沒有制度性保障來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以維護老年健康權益和滿足老年健康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老年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服務體系由以提高老年疾病診療能力為主向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務全覆蓋為主轉變,保障老年人能夠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健康服務,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建設健康中國。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改善民生。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為目標,本著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原則,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和訴求,努力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質量。
2.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積極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引導投入、規范服務、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加快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動員專業化社會組織的力量,激發社會活力,鼓勵社會投資,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3.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各地發展水平,結合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分類別、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為老健康服務。重點做好對有需求的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服務關愛工作。
4.整合資源,統籌兼顧。統籌城市和農村資源,發揮城鄉社區基礎性作用,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統籌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三)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宣傳教育、預防保健、醫療救治、康復護理、醫養結合和安寧療護工作,建立覆蓋城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持續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公平可及、兼顧質量的老年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有序銜接、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的整合型服務,基本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
——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老年健康相關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老齡化各項工作全面推動、持續發展。
三、主要任務
圍繞老年健康工作的重點難點與薄弱環節,將老年健康服務作為中心任務,優化老年健康與養老資源配置與布局,補齊短板,加快推進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一)推進老年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
1.加強老年健康教育。開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科學文化、心理健康、職業技能、家庭理財等內容的教育活動。健全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豐富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支持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建設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加強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弘揚老年人身邊的健康文化。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積極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引導開展讀書、講座、學習共同體、游學、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面向全社會宣傳倡導健康老齡化的理念,營造老年友好的社會氛圍。開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識進社區、進家庭活動,針對老年人特點,開發老年健康教育教材,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技能訓練。
(二)加強老年健康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2.做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適當調整老年人健康體檢的項目和內容。推廣老年癡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適宜技術,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篩查干預和健康指導,做到老年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促進老年人功能健康。
3.推動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啟動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加強對老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管理和康復治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三)健全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可及性。
4.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服務老年人的功能建設。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推動安寧療護服務的發展。倡導為老年人義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到2020年,醫療機構普遍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四)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5.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服務。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或醫務室、護理站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積極穩妥地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居家老人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研究出臺老年人健康分級標準,健全相關服務規范、管理標準及監督評價機制,研發相應的質量管理辦法。
6.推動居家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展。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積極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范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培育社會護理人員隊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為家庭成員提供照護培訓,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的比較健全的長期照護服務供給體系。
7.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研工作。開展大型隊列研究,研究判定與預測老年健康的指標、標準與方法,研發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探索老年綜合癥和共病的發病過程與規律,研發綜合防治適宜技術、指南和規范,構建老年健康管理網絡。
(五)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為維護老年人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8.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鞏固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地方試點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住院老年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鼓勵發展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老年商業健康保險,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9.進一步加大對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老年人醫療救助工作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給予相應醫療救助。
(六)發揮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務。
10.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覆蓋廣度和服務深度,不斷豐富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的內容,推廣老年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11.推動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支持養老機構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基地。
(七)以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為導向,推動老年健康產業發展。
12. 積極發展老年健康產業。結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大力推動健康養生、健康體檢、咨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運動康復、醫療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大力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研發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健康服務相關產業規模。
13. 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開展面向家庭、社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覆蓋率和質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各級醫療衛生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慢病管理、安全監護等服務。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建設,為機構養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務。
(八)推進適老健康支持環境建設,營造老年友好社會氛圍。
14.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建設老年人社會參與支持環境,從與老年健康息息相關的各方面入手,優化“住、行、醫、養”等環境,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無障礙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推進老年人住宅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強化家庭養老功能,完善家庭養老政策支持體系。
(九)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提高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15.切實加強老年健康服務人員隊伍建設,盡快培養一批有愛心、懂技術、會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者。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衛生計生人員培訓規劃,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采取積極措施保障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鼓勵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提供崗位。重點建設一批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與養老服務類示范專業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強老年健康工作部署。切實把“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時解決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把老年健康產業發展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拉動經濟、擴大就業的主要內容。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與具體實施辦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積極出臺扶持政策,促進“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支持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在投融資、土地供應、落實稅費優惠、人才培養、政策保障等方面對老年健康服務工作予以支持和傾斜,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的具體政策。
(三)強化部門分工協作。各級衛生計生、發展改革、教育、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體育、中醫藥管理、殘聯、老齡等部門要加強協調,分工合作,落實老年健康相關政策,共同為實現健康老齡化規劃目標提供支持。
(四)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老年健康產業市場,鼓勵社會力量積極興辦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提供老年健康服務。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等各類社會組織開展老年人健康關愛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作用,組織老年人開展互幫互助活動。支持專業社會工作者組織各類愛心人士關愛老年人,開展“一助一”“多助一”等多種形式的結對關愛服務活動。
(五)建立檢查評估機制。建立健全監測檢查評估機制,定期監督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的實施情況。建立中期和末期評價制度,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的全面檢查評估。
[1] 本文除特殊標注外,老年人指60周歲及以上人口。